“流氓不可怕,就怕流氓有文化”,这话一点不假。

“专利流氓”就是仗着自己懂知识产权,一番骚操作下来,让跨境卖家损失惨重。

近日,传得沸沸扬扬的“专利流氓”事件,着实让跨境人“大开眼界”。有网友曝光自家朋友,一家4个人的小公司,只有老板、老板娘和2名设计师,他们专门挑选国内产品,拿到美国申请专利,当有中国卖家在美国售卖这些产品时,就起诉侵权索要高额赔偿,靠着这个业务大赚特赚,不到半年收入700多万,今年收入或高达2500万,成本只有专利申请费和员工工资。

其实这个专利不应该下证,在美国申请专利,审查员有义务查询其他专利数据库的专利,但他们很难找到相关商品,“专利流氓”正是钻了这个漏洞,干起了专利索赔生意,就连这位网友也觉得朋友“不仗义”“太暴利”。

很多国内跨境卖家没有专利保护意识,有在亚马逊上售卖产品,但是并没有申请专利保护,正因如此,给了“专利流氓”可乘之机,抢先申请专利后,能精准狙击亚马逊卖家,一投诉一个准,为保住账号、店铺和货物,中小卖家往往只能“割肉”和解,有资金和实力的大卖家出于时间和金钱成本的考虑,大多没有选择申请无效对方专利,而是交钱了事。

除了专利这块“肥肉”,商标也早已被盯上。

有跨境卖家分享了自己的惨痛经历:因商标被国人抢注,并且在海关备案,自家产品出口受阻,需要获得授权书才能解除商标侵权,结果商标抢注人趁机“狮子大开口”,但没有授权书就只能把货物销毁,再加上,国内商标注册有效期为十年,这意味着十年内的每一次出口,都有可能被抢注人逮着机会敲诈,这让卖家进退两难。

不管是专利还是商标,他们瞄准的正是卖家知识产权意识淡薄和怕麻烦的心理,

狠狠敲诈一笔。

一例又一例的事件都在为所有跨境卖家和工厂敲响警钟,知识产权保护刻不容缓,如果做好产品却没有做好知识产权保护,被坑只是时间问题。